2005年10月23日 星期日

唯有傾一國之力,開放原始碼才能開花結果

常常和朋友聊到目前在台灣作開放原始碼的一些現況,樂觀的少,大部份是悲觀的。個人自己玩的多,公司少得可憐。以下是常見的開放原始碼的貢獻來源:

1.學校或學生:
學校中一直有些默默付出的學生或老師(通常與資訊科系有相關),不論是否為了消化研究預算或作論文/學術報告之用。至少這和其實每年學校的總預算或總論文 相比,也是九牛一毛。不管如何,貢獻是絕對有的。但因目的太清楚,預算用完了,或是論文、學術報告發表了,常常會停止再度深入研究或推廣的行為。還有更少 一群人是專攻教育領域,更辛苦,支援更少。至於學生群中之不乏自發性的中文化社群,不過中文化和增進開放原始碼的技術深度無關,和推廣使用比較有關係。

2.政府機關:
政府機關由於長年對資訊政策並不十分重視,也沒有對開放原始碼有提出強制或大力推廣的政策。因選舉而高唱口號的多,落實的少之又少。許多有預算輔助的計 劃、提昇產業資訊化的計劃,常淪落為政客或廠商利益勾結的政府預算分贓灰色地帶。雖常見有類似的推廣消息或計劃,但還是和選舉一下,喊口號比實際作有效, 吵吵新聞欺騙人民說有作事。

另一層面,台灣長期在M$、IBM等商業軟體大廠的強力殖民行銷之下,政府早就淪為沒有談判空間的一方,常見到政府扮演打擊商業軟體盜版的傀儡,實際目的 是幫這些國外大廠衝業績、搞媒體行銷。這種情況不但和目前世界使用開放原始碼的趨勢相差一大截,更讓軟體產業技術降級,成為國際笑柄。(比近日新聞中的美國麻省一個省還不如)

3.提供相關服務公司:
台灣會從事開放源始碼的公司有兩種,一種是走真正的開放源始碼方向的公司,另一種則是專門竊取國外技術成果,加速自有產品上市,然後走封閉商業軟體開發路 線的公司。第一種很少,至少我還沒見過純種的。第二種很多,改到什麼都不像,然後對外稱自己花了一堆錢,請了一堆人作的超強軟體之類,這種的公司真多作不 行。至於這種公司能不能獲利,這和行銷和業務本事有關,和技術能力沾不上邊。要看第一種和第二種的分別,只要看是不是有對該軟體世界有貢獻(有捐獻資金或 參與開發之類的)就知道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有一種提供相關知識的教育訓練中、出版社或作者。和第二種的公司作法十分類似。也是以竊取別人的知識心血為核心事業。

實例一:國內知名電腦教學作家沈志豪抄襲事件
實例二:給HIISP的公開信


但在資訊產業中,普遍存在相當大的資訊不對稱,內行人當然一眼便知,外行人還是會成為俎上肉,花錢買到的其實是包裝精美或行銷廣告打得很好的自由軟體?要不就是竊取得來的網路文章整理大全?

竊取事實上與整體產業風氣,以及觀念的未開化有很大的關係。這是此產業向下沈淪的跡象,不但軟體技術(複製/亂改技術有升級)沒升級也就算了,在沒有著作權法律的約束下,人心變得更加投機,市場更混亂。這似乎可以稱作「裹著資訊科技糖衣的詐騙集團」。

結論
雖然常常見到國外傳出開放原始碼的佳音,或是捷報。但目前在台灣的發展在暗地裡十分令人憂心與痛心。除了大廠對政府政策的左右,以及憑其雄厚實力的掌握行 銷通路/媒體的操縱之外,內部也出現打著商業軟體行銷,欺騙消費者的開放原始碼;或使用了開放原始碼,卻是不尊重開放原始碼的、不願意承認原團隊的榮譽的 使用公司。真可說是內憂外患。

如標題所指的,唯有傾一國之力,開放原始碼的真正精神,才有辦法在台灣開花結果。軟體的技術才能真正提升,在商業的價值上才能真正顯示出來。

開放原始碼的外在雖始於免費,但核心精神其實是自由,以及促進軟體科技的進步。

沒有留言: